角鲨烯合酶英文

发布时间:

SqualeneSynthase

角鲨烯合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在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类异戊二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大型分子家族,包括萜类、固醇类和类胡萝卜素等。角鲨烯合酶催化法尼基焦磷酸(FPP)两分子缩合形成角鲨烯的反应,角鲨烯是合成甾醇和类异戊二烯的中间产物。

酶促反应

角鲨烯合酶催化的反应是一个六步反应,涉及多个中间体。该反应的总体方程式为:

```

2FPP→Squalene+PPi

```

反应的具体步骤如下:

1.底物结合:FPP分子结合到角鲨烯合酶的活性位点。

2.异构化:FPP的一个异戊二烯单元发生异构化,形成一个烯丙基焦磷酸(IPP)单位。

3.脱磷酸:IPP单位释放一个焦磷酸(PPi)分子,形成一个烯丙基阳离子。

4.亲核加成:烯丙基阳离子与另一个FPP分子反应,形成一个新的烯丙基焦磷酸。

5.第二个异构化:新的烯丙基焦磷酸进行异构化,形成一个法尼基焦磷酸。

6.缩合:两个法尼基焦磷酸分子脱去两个焦磷酸分子,形成角鲨烯。

酶的结构和机理

角鲨烯合酶是一种多亚基酶,在大肠杆菌中具有两个亚基,在大多真核生物中具有三个亚基。酶的活性位点位于亚基之间的一个裂隙中。

酶的催化机制涉及一个亲核催化三联体,该三联体由两个天冬氨酸残基和一个镁离子组成。三联体负责激活FPP异构化和缩合反应所需的质子转移。

生理意义

角鲨烯合酶在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途径产生各种对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的分子。甾醇类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膜流动性和信号传导。类胡萝卜素是光合作用中重要的光受体。

抑制剂

角鲨烯合酶是抗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的潜在靶点。一些抑制剂已被开发来靶向该酶,包括他汀类药物和阿莫罗芬。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胆固醇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发挥作用,后者是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另一关键酶。他汀类药物还可抑制角鲨烯合酶,这可能会影响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细胞凋亡和肿瘤抑制。

阿莫罗芬

阿莫罗芬是一种抗真菌药物,靶向真菌角鲨烯合酶。抑制角鲨烯合酶会阻断真菌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从而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和真菌的生长。

进化和比较生物学

角鲨烯合酶在不同生物体中存在显着的多样性。细菌和真菌的角鲨烯合酶一般由两个亚基组成,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角鲨烯合酶由三个亚基组成。

比较生物学研究表明,角鲨烯合酶的进化历史复杂,涉及基因重复、水平基因转移和亚基组成的变化。这些研究有助于阐明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和多样性。

应用

角鲨烯合酶在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该酶可用于合成角鲨烯和其他类异戊二烯,用于化妆品、制药和食品工业。此外,角鲨烯合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癌症和真菌感染。

角鲨烯合酶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酶,在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中起着中心作用。该酶对于甾醇类、类胡萝卜素和其他重要分子的合成至关重要。角鲨烯合酶的抑制剂具有治疗癌症和真菌感染的潜力。对该酶的持续研究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和药物靶向的理解。

[ 作者:保健网林医生   分类:角鲨烯]